ews
電話:+86-0597-3011819
地址: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高陂鎮永定工業園區
永定紅色故事:舍身取義陳康容
福建省永定金豐大山腳下,有一個被譽為“二十年紅旗不倒”的革命基點村——下山村。從1927年建立黨支部起,這里的人民英勇斗爭、前仆后繼,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此期間,涌現出了許多革命英雄人物,閩西著名的女英烈陳康容就是其中之一。
陳康容,福建永定岐嶺人,1915年出生于緬甸。其父早年留學日本,隨后僑居緬甸。父親的人生經歷為陳康容鋪就了一條充滿鮮花與異國情調的前行道路。她先在集美學校讀中學,而后考入廈門大學。大學畢業以后,父親為她在緬甸安排了一份適合女子的職業——教書。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順利,充滿詩情畫意。然而,盧溝橋的槍炮聲、福建海面日艦的轟鳴聲,打破了陳康容內心的平靜,激發了她內心深處憂國憂民的情懷,更改變了她的人生道路。經過一番思想斗爭,她決心沖破父親為她設計的小天地,投身革命,不顧父親和姐姐的勸告,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駛往福建的客輪。一到廈門,陳康容就馬上投身到抗日斗爭中。
1938年3月,她背起行囊回到老家永定岐嶺,脫掉旗袍,換上了大襟衫,剪掉了長發,梳起了短發。1938年底,她與閩西特委宣傳部副部長黃康結為夫妻,不久,懷上了孩子。從此,她在閩西扎下了根。她以教員的公開身份,開展抗日斗爭。
1940年,閩西革命形勢急劇惡化,國民黨反動派不積極進行前線抗日,反而加緊摧殘根據地的人民。陳康容等人立即組織一支游擊隊,以武裝斗爭來反擊國民黨反動派。1940年7月,國民黨以“通共”之罪逮捕了十幾名進步群眾。為了保證陳康容的安全,上級通知她上山避一避風頭。正當陳康容整理行裝準備上山時,國民黨保安隊來到她的家門口。陳康容見情況危急,立即回房間,一邊把寫有情報的兩張小紙條吞下,一邊把作為暗號掛在窗口的襯衣取下,示意已經出事。接著她快步走出房門,但已來不及,大門已被敵人堵住。
陳康容被捕的第二天,烏云密布,大雨傾盆,陳康容被押解到二十公里外撫市鎮的敵軍團部監獄。敵團長親自審問她,要她說出其他共產黨員的名字,陳康容硬是不吐一字。過了10來天,敵團長走進牢房,把一疊紙幣塞給陳康容,要她坦白。陳康容怒不可遏,把錢狠狠地摔在地上,嚴厲地說:“共產黨員不稀罕你的臭錢!”敵人一計不成,又生一計。敵團部的一個陳副官,自稱是陳康容的老同學,他用豐盛的酒菜“宴請”陳康容,并要陳康容同他結婚。陳康容氣憤極了,大聲怒斥:“槍斃我可以,要我依從,萬萬辦不到!”接著,敵團長交給陳康容一張自白書,并說:“限你三天寫好,不然剝你的皮!”
三天,多么短暫啊!陳康容想起自己的丈夫和孩子,想起一同戰斗的同志們和鄉親們,想起還在海外翹首以盼她回家的父親和姐姐,內心悲痛欲絕。但為了革命的成功,付出多大的代價她都在所不惜,最后她提筆寫下了四行詩句:“青春價無比,團聚何須提?為了申正義,何懼剝重皮!”敵團長看完氣得渾身發抖,下令把陳康容拖出去吊打。一連三個晚上,陳康容被打得死去活來,卻硬是不招供。最后,被敵人活埋在撫市的一座山包上,年僅25歲。
陳康容犧牲后,她年幼的孩子夭折,年邁的婆婆因悲傷過度、疾病纏身而魂斷異鄉。
為了紀念陳康容同志,1944年11月,中共永定縣委決定,在金豐大山建立一支游擊武裝,并命名為“康容支隊”。這支隊伍誕生以后,神出鬼沒地打擊國民黨軍和地主惡霸,并逐漸發展壯大。1945年,閩西各游擊隊進行整編,“康容支隊”并入著名的“王濤支隊”,成為后來組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區縱隊的一部分。
陳康容對祖國的赤誠、對人民的熱愛、對崇高理想的不懈追求,永遠不會消逝和褪色。